茶的价值是什么?茶文化为何会在元朝没落,在明清复兴?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的茶文化,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茶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初作为食品,药品,祭品。后来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其承载着无数文人骚客的风流儒雅。到了元明清时期,茶又有着曲折的发展历程:从被”抛弃”的贡品到丝绸之路的主角。

  茶文化在元朝的没落

  ”茶之为饮,起于神农氏”。据王褒所写的《僮约》,我国古代茶文化萌芽于汉代。汉代人除了喜欢饮茶之外,更看着茶背后的那一份高雅与清正。正是出于对饮茶的热爱,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将茶和文化融合,产生了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两晋南北朝时,在当时儒家思想的推动下,茶文化与其他思想交融交汇,茶文化自此有了基本形态。到了唐朝,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其《茶经》又集茶学、茶艺、茶道三者于一身,融合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

  同时还加入了各种艺术人文思想,抽象出一套形而上学的方法,奠定了茶学的理论基础,并且将茶文化推至鼎盛。

  到了宋朝,泡茶工艺兴起,茶更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形式上的繁琐与奢靡,如同宋这个朝代一样,茶文化走向了奢靡繁华,固然高雅了许多,但是其内在自我发展的活力已消失殆尽。

  及至元朝它所承载的清正高洁,典雅深远思想仿佛也走到了尽头。北方民族与这类繁琐的礼节很难融合,故而去繁就简,茶背后的文化,思想,情操此时俱化为对粗茶的大口”豪饮”。自汉朝发展起来的茶文化就此陷入了低谷。

  但是辩证法指出,事物有正反合三个发展历程,饮茶作为一项盛极一时的审美文化发展到宋朝后又走向了其反面:至简。但是,茶文化的发展绝不会就此而止步,下一次”合”正在秘密地酝酿着。

  明清时期茶文化的复兴

  明朝建国就面临着种种矛盾。朱元璋开国,还算开明,主张与民生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之后燕王造反,定都北京,又面临北方蒙古不断内侵,加上倭寇骚扰,农民起义,明朝一直处于不太安稳的状态之中。

  尤其是明朝对文人实行高压政策,将贵民轻君的孟子赶出圣庙,以程朱理学中反动压迫的一面为统治思想,文人很难向上表达自己的政见。

  从朱元璋开始就采取严刑滥杀,制造胡惟庸、蓝玉大案,牵连官员逾数万。此后,帝权不断加强,文人地位大大下降。尤其科举考试采用八股,严重限制了思想与才华的发展。

  在此情况下,不少文人胸怀大志而无处施展,渐渐形成了明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即”率性而行”或”率心而行”。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反传统”的文人,如唐寅唐伯虎,李贽等。率性、心安这一生活态度或人生价值追求,曾广泛流行于明代江南地区的众多文人之中。

  同时,文人们要进行学术、文学、艺术的创作,还需要有经济的基础,特别是中晚明江南的文人们,要过一种闲适、清雅又衣食无忧乃至有点奢侈的生活,得首先要有家底。而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经济基础,才形成了明代中后期一大批沉湎于清雅的文人。

  他们以琴棋书画表达志向。而饮茶与这种雅事便很好的融合了。明朝茶人大多是读圣贤书的志士,志在澄清天下而不在品茶,只是常以茶雅志,实际上别有一番抱负。

  朱权的《茶谱》在明代的茶书是最为突出和重要的一部,朱权所构建的品茶艺术和境界追求,至今令人神往:”志绝尘境,栖神物外。不污于世流,不污于时俗”。

  朱权对品饮从简行事,其以茶雅茶,别有一番怀抱,并且大胆改革传统的品饮方法和茶具,为形成一套简单新颖的烹饮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清饮风气之先,摆脱了延续千余年之久的繁琐程序,又不像前朝那样粗犷狂野,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享受饮茶的乐趣。在宁静和淡泊中,寻求出绵绵的悠长。表达志向和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茶道、玄心一体,返朴归真,清虚自然。

  朱权奠定了整个明代文人茶文化的风格和追求。

  到了清代,满人入主中原,大兴文字狱,文人转而整理古籍,游山玩水,品茶赏画,远离官场与政治。于是乎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将品茶与评书、论画或艺术鉴赏、器物玩赏,或山水览胜相结合。这一时期的茶人提出了一些”理论”,说”茶即道”,物神合一,专注于发挥茶本身的意蕴。

  如张源,认为茶本身”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所以,就茶本身而言,其内在精神与品赏理论得到了充分发展,不必借此发挥清正廉洁,澄清天下之意。茶本身纯粹的美被发掘了出来。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茶业和茶学由鼎盛之后的短暂低谷重新走向终极的一个阶段,是中国茶叶急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加工的多元化,推进了茶叶加工的进程,形成六大茶类;饮茶的简约化,打破了唐宋时期茶文化的阶级性。

  从繁琐的冲泡环节、器具渐渐简化,出现了紫砂壶,盖碗、青花瓷等民间冲泡方法,文化精神在上中下阶层形成,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明清时期的茶马政策

  茶在明清时期复兴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政府的边境政策。

  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自然不需要考虑边患,而明清则各有各的’茶”考虑。《明史》中说的很明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而明制尤密”。

  明茶政严厉,私茶少,茶贵马多;清朝则相反。出于政治原因和军事原因,茶的地位大大提高。

  明朝时期,北方的蒙古人虎视眈眈,北方战事频发,威胁着王朝的安全,对军马的需求极大。因此,茶马政策作为加强边防,巩固少数民族统治的措施,无疑 是 一 项 重要的制度。

  清朝北方疆土稳定,边防力量向外扩展,不但获取了广大少 数民族地区为边防前哨,还使得国内军马换配得以解决,这样民族间的茶马贸易逐渐丧失了军事色彩,价格稳定,无须屡颁私茶禁令。无论是明朝严厉的茶马政策,还是清朝茶叶的自由交易,茶在经济方面的地位日益重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有茶叶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收益,茶也得以成为贸易的主角之一。皇室统制西北茶销,设立茶官专门管理和研究统制产销办法。这些措施间接地刺激了制茶技术的发展。茶业专著也随之大量出现,明代即达五十余种,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

  茶的历史价值

  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内在精神与历史使命已不同于柴、米、油、盐、酱、醋等农产品。微观来看,品茶本身和琴棋书画一样成为了一项审美活动,其本身就具有文化内涵。

  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系列理论可以单独的作为一项文化艺术门类。与此同时,茶作为意向,广泛见于诗词之中,用以寄托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的志向。

  它又超越于诗词,本身就承载着优雅、高洁、淡泊、宁静、清正等品质。可以说,茶是中华民族图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宏观来看,茶叶贸易对内发展经济,对外加强交流。尤其是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二者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茶叶不仅是经济上与外界沟通的枢纽,在文化的交流影响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6到17世纪,茶水在欧洲风靡一时,一度成为上流社会的风尚,最终它流向民间,成为国民饮料,至今不衰。它深刻地影响着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社会风尚。

  总之,茶从元朝的没落到明清时期的复兴、鼎盛,有着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在政治与经济上,明清两代的茶马互通政策起到了引导作用,使茶叶的经济地位大大提高。

  在文化上,由于封建皇权的极度膨胀,知识分子选择避世,对于茶本身的理论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茶的高雅与简单完美地被调和在了各家精妙的理论中。茶与各项审美活动的结合,更是提高了它的审美价值。

  同时,茶可雅可俗,上可在诗人大家的书几上伴着琴声,伴着文字;下可在茶肆戏院,伴着人群的喧闹,伴着世俗的烟火气。

  时至今日,茶已不仅仅是一种饮品了,它和酒一样,流进了这个浪漫的民族的血液里,与诗歌,与丹青,与琴声,与风流,与气概长存。最后引用东坡先生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一句来评价茶在时间流转过程中给予无数人的慰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雪窝网 » 茶的价值是什么?茶文化为何会在元朝没落,在明清复兴?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